首页>滚动 > >正文

大峰慈善精神在泰国:华侨设善堂扶危济困,成当地公益新力量

编者按: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中华文明博大精深。有着深厚底蕴的中华文明是团结海内外同胞的精神纽带,也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人士。即日起,南都、N视频推出“广东民俗的海外传承”专题报道,聚焦一系列广东民俗传播到世界各地,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故事。

不锈钢锅、煤气炉头、玻璃食品橱,这是泰国妇女碧达邻·屏帕差耶急需用来谋生却买不起的器具。患有贫血症的她和丈夫离婚后,独自照顾三个子女,其中两个孩子患有脑部和心脏疾病,另一个刚读完初三,处于失业状态。一家人靠她摆摊卖肉丸和粥为生。摆摊需要的锅炉等器具,碧达邻买不起,只能向别人借用。


(资料图片)

泰国华侨报德善堂方面得知碧达邻的境况,免费向她提供了一批价值16140泰铢的设备,让她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谋生工具。碧达邻不知道的是,报德善堂的这份捐助,源自百余年前从广东潮汕地区传入泰国的大峰信俗。

大峰信俗是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包含慈悲乐善的精神,随着潮汕人的迁移传至东南亚,并在当地开枝散叶。其中,华侨报德善堂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,成为泰国社会一股不容忽视的慈善力量。善堂负责人苏细告诉南都、N视频记者,未来将不遗余力,继续各项救济恤难、扶贫济困、严冬送暖、灾后扶助、施医赠药、兴教办学等善行。

广东民间文化在泰国开枝散叶

晚清时期,大批潮汕人“下南洋”,移居如今的泰国、马来西亚、柬埔寨、越南、印尼等地。随着潮汕移民的涌入,作为潮汕民间文化的大峰信俗也传入当地。

迁居海外的潮汕人把“报德堂”视为各地善堂所宗的祖堂,陆续从国内“报德堂”恭请大峰祖师香火前去奉祀,并设立善堂慈善机构。

报德善堂内供奉的大峰祖师。

在海外潮汕人设立的善堂中,泰国华侨报德善堂声名远扬。

“华侨报德善堂,是泰国华人以中国潮汕地区大峰祖师信仰创建的华人慈善社团。历经百年的发展演变,已发展成为泰国最大的民间慈善团体。”云南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夏玉清向南都记者介绍。

华侨报德善堂负责人苏细告诉南都记者,善堂创建于1910年。最早侨居泰国的潮汕人,大多数生活贫困,时常发生人死后无人认领遗体的情况,善堂最早的善事便是收殓遗骸。以侨商郑智勇为首的商人,组团服务泰国华人社会,并募召700多名侨商出钱出力,购下曼谷的一块地作为墓地,施殓义葬荒尸。

后来,善堂在侨领筹谋策划下改组注册,成为泰国合法民间慈善机构,称为“华侨报德善堂”,施行救灾恤难、施医赠药的社会福利事项,以救济人类生、老、病、死为己任,由爱国华侨蚁光炎担任首届董事长。

夏玉清告诉南都记者,移居泰国的潮汕先民面临恶劣的生存考验。在此情况下,曼谷热忱华人秉持潮汕大峰祖师“为善至乐”的理念,创建善堂济世治病,救危扶困。

在陌生的国度,大峰信俗作为一种精神纽带,凝聚各个华人族群的力量,共同抵御外来压力。

大峰信俗不仅为移民提供实际的帮助,而且在移民精神信仰方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“大峰精神倡导的救苦救难的行为,是当时社会历史时期下泰国华人所需要的。在一个异乡文化的环境下,这是一种精神依托和支撑。”夏玉清说。

善举持续惠及泰国民众

历经百余年,华侨报德善堂至今仍惠及当地民众。

像碧达邻·屏帕差耶一样受到帮助的人还有很多。华侨报德善堂方面告诉南都记者,诗丽纳·塔乍能萨是一位单亲妈妈,离婚后,丈夫不愿提供两个儿女的抚养费,于是她单独养育两个孩子。

她在针灸诊所任职,月薪4000泰铢,因为入不敷出,也兼职做点心和给人洗衣服来补贴家用。家里没有洗衣机的诗丽纳向华侨报德善堂求助。善堂核实后,为她提供了一台洗衣机,一台蒸气电熨斗,一张熨衣桌,一个塑胶衣篮,一个塑料盆和一个带轮式铝晾衣架,总计价值18600泰铢。

这是一项由华侨报德善堂发起的“为妇女促进职业”公益计划。

苏细向南都记者介绍,鉴于目前泰国的失业率有上升趋势,“单亲妈妈”往往因缺乏社会竞争力而容易处于就业劣势。“为妇女促进职业”计划旨在帮助贫困妇女获得谋生工具实现就业,通过提升收入改善生活质量,为社会和家庭带来幸福和稳定。

泰国华侨报德善堂。

今年7月3日,华侨报德善堂与泰国社会发展和人类安全部妇女及家庭局签署“为妇女促进职业”合作备忘录。据泰国社会发展和人类安全部妇女及家庭局提供的信息,“为妇女促进职业”计划对需要帮助的妇女提供谋生器材,包括美容、裁缝、泰式按摩、电脑设计、手工艺、销售食品饮料等八个职业。每宗扶助的预算不超过2万泰铢,并将跟踪评估“为妇女促进职业”计划进行的实效,如能切实帮助失业妇女获得谋生技能和增加收入、改善生活,则将提升每年对该计划的总预算额。

屏威莱·信猜也曾受到华侨报德善堂“为妇女促进职业”计划的照拂。

她受雇打工,与患有肾病晚期的丈夫一起居住,家庭收入每月7000泰铢,子女学费平均每月2000泰铢,在收入上难以为继,于是向华侨报德善堂请求给予扶助,希望能拥有理发工具,以便在家中开理发店。

为此,华侨报德善堂为她提供了女式理发座椅、洗发床、塑胶洗发盘、卷发器、夹发器、蒸气烘发机、吹发机等器材,帮助她通过理发给家庭带来更多收入。

潮汕民间善堂文化扎根泰国

华侨报德善堂的种种善举,源自百年前从中国潮汕地区传入的大峰信俗。

南都记者从广东省文化馆方面获悉,大峰信俗起源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,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。相传,大峰禅师为北宋徽宗时期的一位高僧,以医术为民治病,兴建大江桥利济行人,慈悲乐善深得民众景仰。

在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,北宋宣和二年(公元1120年),大峰由福建云游至潮邑蚝坪,时逢干旱,饿殍遍野,瘟疫流行,遂发慈善之心,施医赠药,清洁饮水,救民于倒悬。

当时练江横贯潮阳,时有覆舟溺死乡民,大峰祖师立愿建桥,但桥还没有竣工,他就去世了。乡贤蔡震继续完成了大峰的建桥善举,为了报答大峰的功德,还把祖传的书斋改建为善堂——报德堂。报德堂成为潮汕第一所慈善机构,大峰也成为潮汕慈善事业的祖师。

当地乡民秉承大峰慈善精神,大兴修桥铺路、扶危济困、施茶赠药、收殓遗骸等善举,潮人也兴办崇祀大峰圣像、缅怀大峰德泽、传扬大峰精神、以大峰名号号召和鼓励普施善行的慈善机构,到清末民初后发展至五百多处,而且参加者和受惠者不分地域、民族、职业、阶层。潮阳民间在传承实践过程中,大力弘扬了大峰信俗渴求国泰民安、众善奉行的优秀传统文化,其中的宗教文化色彩逐渐淡化,演变成为普泛民间的慈善文化。

泰国华侨报德善堂。

报德善堂在泰国实力强大,不仅兴办华侨医院,还成立大学,得到泰国社会的支持。

上世纪三四十年代,报德善堂开办华侨助产医院,又渐渐扩展到全科的华侨医院,并将慈善工作进一步拓展到社会救济等众多领域。上世纪末,华侨报德善堂成立了华侨崇圣大学,并在该校开办中文系,教授华文。经过长期不断的善举,报德善堂把潮汕地区民众的大峰祖师崇拜带入泰国社会,得到了泰国社会的认可。

报德善堂向儿童福利和保护机构捐赠物品。

苏细向南都记者介绍,华侨报德善堂秉承宋大峰公慈善济世的宗旨,以“善”为“本”,由小到大,从无到有全面拓展社会慈善福利事业,走过113周年历程,未来将不遗余力,继续各项救济恤难、扶贫济困、严冬送暖、灾后扶助、施医赠药、兴教办学等善行。

“广东民俗的海外传承”专题报道

总策划:戎明昌 刘江涛

执行策划:王佳

统筹:南都记者 向雪妮

主笔:南都记者 陈燕

本期采写:南都记者 郑璇真 实习生 林悦

标签:

相关阅读